黄芪栽培技术
时间:2018/8/23    访问量:5786

黄芪,又称北芪或北蓍(shi),多年生草本植物,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或内蒙黄芪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精养血、形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是补气药中最为常用且功效显著的中药之一。其功效全面、配合性强,市场用量极大。

黄芪喜凉爽,喜光、耐旱、耐寒怕热、怕水涝、忌高温,为深根性植物。多生长在海拔8001300米之间的山区或半山区的干旱向阳地上。对土壤要求虽不甚严格,但不宜在过酸和过碱的土壤中生长。气候一般为高山或高原气候。

 1、选地与施肥  黄芪属于深根性植物,根系采收靠人工费用极大。为了便于机械采收,榆林南部山区宜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形宽敞的平缓地、梯田或缓坡地;北部地区宜选择排水良好,透水力强的壤土或沙壤土。土壤以微酸性或中性为宜。

选地后最好在秋冬进行深翻,使土壤充分熟化,没有秋翻的地也可春翻。结合翻地每亩施腐熟的猪粪或牛羊粪3000公斤、饼肥1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二铵35公斤,随即耙耱待播。

 2、种子处理
1)水温变换浸种 在播种前几天,白天用40℃温水浸泡,晚上再换冷水,连续处理三个昼夜,捞出后装入瓦罐内,上用湿布盖住放在温暖的地方催芽,34天便能发芽,即可播种。也可将种子放在沸水中急速搅拌一分钟,立即倒入冷水,水温降至40℃,再浸泡2小时,将水倒出,加盖湿麻袋闷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

2)机械损伤  按1份细砂与2份种子均匀混合,放在中等大小的碾子上,铺34厘米厚,碾至种皮起毛刺时为止。碾好后筛取种子,在20℃温水中浸泡一天,堆放在温暖的地方,5天左右发芽,即可播种。注意勿使种子碾搓过度,否则会使胚受伤,种子易受病菌侵染,播后烂种多,出苗率不高。

3)硫酸处理  对老熟硬实的种子,可用7080%的硫酸溶液浸泡35分钟,取出后迅速置流水中冲洗半小时,或用清水多次洗净种子上残余硫酸,稍干即可播种,发芽率可达90%以上。

也可直接购买已经过处理并包衣的大粒化种子进行直播。
    3、种植方式  
     (1)播期  山旱地应围绕墒情确定播种时间,水浇地可择期播种。我市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中旬为正常夏播期,也可在78月间进行秋播,不宜太晚,太晚幼苗不能正常越冬。

2)播种方法

    ①直播  山坡、旱地及梯田地宜采用种子直播种植。一般采用穴播或条播,也可撒播。穴播的按行株距50×30厘米开穴,每穴播入已处理的种子45粒,覆土23厘米,稍加压实;条播的按行距50厘米开横沟,沟深3厘米,播种时将种子拌入草木灰中均匀撒入沟内,覆土2厘米,稍加压实;陡坡地多采用撒播(先翻地,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在地面后耙耱平整)。一般每亩用种量为1.52公斤左右。

②育苗移栽  水地直播可用小麦播种机隔行播种,但大多采用育苗移栽。即第一年育苗第二年移栽,当年秋季收获。

大田育苗  按行距2025厘米在育苗地畦面上开横沟,沟深3厘米,将种子与草木灰拌匀后均匀播入沟内,覆土2厘米,稍加镇压,若墒情不好则浇透水。气温在1415℃,湿度适宜时,10天左右即可出苗,亩用种量710公斤。春季育苗时,为提温保墒,可用小弓棚覆膜进行育苗,气温低时可加盖草帘保温。夏季育苗在幼苗出土后为防止日晒及保持苗床湿度,须架设棚帘或用黑丝网进行遮荫,遮荫度以50%左右为好。阴雨天及夜间,须将荫帘揭去,使幼苗接受雨露。苗期应间苗除草并防治病虫害。

移栽  第二年春季萌芽前挖苗移栽到大田中,移栽时最好将大小苗分开,以防大苗欺小苗,按行距50厘米开沟,沟深2530厘米,按30厘米株距斜平摆放芪苗,使苗头部直立向上,距地面34厘米,整平地面,稍加镇压。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可适当密植,按照株行距40×25厘米移栽。雨后移栽或移栽时浇水湿润能提高成活率。移栽时应尽量保持原有主根的长度,并使其不受损伤,在沟内或穴内使主根舒展,栽后才能缓苗快、生长好,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

   4、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补苗  无论是直播或育苗,苗出齐后,都要进行间苗定苗。黄芪一般在苗高6厘米时进行间苗,在苗高1012厘米时进行定苗。穴播的每穴留苗1株,条播的每隔2530厘米留壮苗1株,育苗地每36厘米留苗1株。定苗时,若有缺苗,应进行补植,补苗需在阴天或晴天的午后或傍晚进行,用苗可事先培育或从间下苗中选择具有完整根的带土移栽。栽后注意浇水。补植之苗多分枝,故缺苗过多时,最好用催过芽的种子重新播种。
    (2)中耕除草 黄芪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往往草苗并长,很易造成草荒,因此应及时除草。中耕一般结合除草进行。中耕一般每年进行34次。苗高5厘米左右时结合间苗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苗高78厘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定苗后进行第三次中耕,以后视田间杂草情况进行。中耕深度一般按苗期浅,成株深,苗旁浅,行中深的原则进行,做到不伤苗,不埋苗,不伤根,不留草。

3)追肥  黄芪喜肥。除了施足基肥,为了满足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提高产量,直播黄芪在生长第一、二年,每年结合中耕除草和雨水情况追肥3次。第一次追肥结合第二次中耕除草进行,要轻施和偏施,小苗多施,大苗少施,以促小苗赶大苗,变弱苗为壮苗,达到苗齐、苗匀、苗壮的目的。一般亩施硫酸铵15公斤兑水浇施或尿素810公斤。第二次结合第三次中耕除草进行,每亩用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铵10公斤混合均匀后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第三次在入冬苗枯后每亩用过磷酸钙50公斤、饼肥150公斤混合后拌匀施入田间,施后培土防冻。育苗移栽黄芪参照此法管理,入冬前采收。
    (4)灌溉排水 黄芪苗期耗水量少,为促进根系下扎,增加根部长度,提高黄芪产量,在足墒播种的情况下,可以不浇水。若底墒不足,天气干旱,应用小水或隔行灌溉,切勿大水漫灌。
5)打顶、摘蕾 打顶摘蕾可以打破主茎顶端的生长优势,抑制黄芪株高,控制地上植株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部生长,提高黄芪产量,是黄芪高产栽培的一项重要内容,据生产调查,一般可增产15.4%左右。
摘蕾一般于7月中旬出现花蕾时,将其摘除,通常每年摘蕾34次。打顶则要“适时”,打顶过早,会影响地上部分生长,降低叶面积系数,影响光合作用,降低产量。打顶过晚,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根据黄芪生长发育特点,适宜的打顶时间一般在7月下旬。
   
5、留种  留种选3年生以上(含3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地块作黄芪种子田。对种子田管理,在一般大田管理的基础上(切勿打掉花芽),于7月中旬增施一次磷肥、钾肥,每亩施过磷酸钙25公斤,氯化钾10公斤,促使花盛果多,籽粒饱满。结果--种熟期间,如遇高温干旱,应及时灌水,降低种子硬实率,提高种子质量。黄芪种子的采收宜在8月果荚下垂黄熟,种子变褐色时立即进行,否则果荚开裂,种子散失,难以采收。因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应随熟随采。若小面积留种,最好分期分批采收,并将成熟果穗逐个剪下,舍弃果穗前端未成熟的果实,留用中下部成熟的果荚。若大面积留种,可待田里7080%果实成熟时一次采收。收后先将果枝倒挂阴干几天,使种子后熟,再晒干,脱粒、扬净、贮藏。

6、病虫害防治

(1)白粉病  高温多湿的78月间为盛发期,危害叶片和荚果。受害叶片两面和荚果表面均生有白色绒状霉斑,后期出现很多小黑点,严重减产。可于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1500倍液或1:1:120波尔多液喷雾23次。
(2)黄芪紫纹羽病  俗称“红根病”。因发病后根部变成红褐色,先由须根发病,而后逐渐向主根蔓延,根部自皮层向内部腐烂,最后全根烂完。防治方法:除清除病残体、轮作、雨季排水外,可结合整地每亩用70%敌克松1.52.0kg进行土壤消毒或发病初期用多菌灵、甲托、退菌特等灌根。
(3)蚜虫  7~8月份发生,为害嫩梢,高温干旱年份尤为严重,可用10%吡虫啉2000倍或50%避蚜雾20003000倍喷雾防治。
(4)豆荚螟  成虫在黄芪嫩荚或花包上产卵,孵化后幼虫蛀入荚内咬食种子。老熟幼虫钻出果荚外,入土结茧越冬。在花期用25%灭幼脲1000-2000倍液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4次,直到种子成熟为止。

7、采收加工  直播黄芪一般34年采挖,年久不收,极易黑心或木质化。育苗移栽地移栽后当年地上部分枯萎后或第二年春天发芽前即可采挖。采收时要深挖,不要伤根,防止挖断主根,影响药材产量与质量。南部山区直播大田可用小勾机直挖或用55大拖拉机深挖45厘米,育苗移栽可直接用一般犁犁翻后人工拣。收获后切下芦头,抖净泥土,晒至半干,堆积12天再晒,直到晒干为止,剪去侧根及须根,扎成小捆,分等出售。人工栽培黄芪一般亩产200300公斤。

 

上一篇:远志栽培技术
下一篇:柴胡栽培技术